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四川

建成保护区,修复栖息地 伞护大熊猫和它的小伙伴

作者:柳暮雪    栏目:四川    来源:西部热线    发布时间:2017-05-19 15:45

“奇迹!”4月18日,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里响起欢呼声。在这里,四川诞生了半个世纪以来西南地区的第一只朱鹮。而上一只诞生在四川的朱鹮,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把家安在四川的珍稀动物,不只是朱鹮,还有大熊猫、川金丝猴、雪豹等。在这片土地上,1100余种脊椎动物栖息繁衍,鸟类和兽类的种类数量约占全国一半。

坚决守卫野生动物的家园,四川用行动说话。□四川日报记者 王成栋

1

多样化保护地构筑动物家园

每个星期,杨洪忠都会到喇叭河自然保护区走一圈。让这位雅安市天全县林业局的总工程师念念不忘的,是大熊猫和牛羚。最新数据显示:过去10年内,保护区的大熊猫从11只增加到20只,牛羚的种群趋于稳定。

“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啊!”杨洪忠的念叨背后,是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特殊地位。1963年,喇叭河与王朗、卧龙、白水河四处保护区同时成立,拉开四川建立动物保护体系的序幕。

没有栖息地,何谈保护珍贵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最接近自然形态的家园。

半个世纪内,四川陆续成立自然保护区169个,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7.21%。保护区内,专人巡护、严禁开发与狩猎。保护区外,综合各野生动物珍稀程度、栖息地受威胁程度等因素,四川陆续设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专类性公园,形成保护区、专类性公园搭配的保护地体系。至去年底,全省累计建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123个。

保护地必须得到有力保护。四川出台地方法规,落实管理机构、人员,在物种保护红线面前寸土不让。

世纪之交,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明确限制开发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从今年开始,四川启动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将自然保护区执法权限移交给同级森林公安,并明确:擅闯保护区、擅自在保护区内从事开矿、狩猎等活动者,一律从严从重处罚。

2

动物保护不仅限于大熊猫

把四川珍稀物种比作王冠,最耀眼的珍珠当属大熊猫。但动物保护,又不能仅限于大熊猫。

“四川动物的旗舰是大熊猫,保护抓手也是大熊猫!”今年3月,面对来访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88岁的大熊猫研究“泰山北斗”胡锦矗如此疾呼。

50年前,胡锦矗就提出:四川珍稀动物太多,如分门别类保护,分散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说,效果也不会好。考虑到雪豹、川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与野生大熊猫活动区域高度重合的现状,不如以大熊猫为伞护种,在保护野生大熊猫的同时,为大熊猫的小伙伴们提供保护伞。

现实是最客观的答案。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四川累计建立46个大熊猫保护区,让近8000种野生动植物得以延续种群。

考虑到保护区是一个个“生命孤岛”的现实,伞护的力度仍需升级。去年底,中央正式批复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74.4%的区域位于四川。作为保护区的高级形态,国家公园将大熊猫和它的伴生种栖息地,以及所生活的生态体系全盘纳入保护范围,实现大熊猫的伞护功能最大化。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尝试,需要的不只是决心,还有智慧。

在中央批复方案之际,省政府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方案编制小组和专题小组,协调解决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部分的跨区域、跨部门机制体制问题。同时,根据摸底情况,明确国家公园将优先整合既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地、国有林场等6类保护地。

3

啃下栖息地修复这块﹃硬骨头﹄

4月10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室内,有人流下幸福的眼泪。这天,凉山州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报告:放归近4年的大熊猫“张想”现身。而这里与放归地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距几十公里。

这是一个信号:通过技术手段,珍稀动物的野生种群能够修复,他们的家园能够恢复。

恢复野生动物种群,重中之重是一边修复生态环境,一边改变林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硬仗,需要创新工作方式——

围绕川西北草原湿地、川滇森林区、秦巴山区、大小凉山等四大生态功能区,扩建增设保护区,提升现代化水平。到2020年,全省重点野生动物保护率稳定在95%以上。

通过濒危野生动物拯救,开展雪豹、云豹等极度濒危动物种群调查,采取建设保护小区、人工繁殖等方式,恢复扩大其繁殖能力和野外种群。

强化大熊猫野化放归,全力修复土地岭、泥巴山、黄土梁、拖乌山等基因交流走廊通道,在都江堰市及凉山州雷波县各建立一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

通过增设公益性岗位和发展生态产业以及野生动物保险全覆盖等措施,构建原住民参与物种保护的利益协调机制、良性互动机制,实现珍稀野生动物只增不减和原住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