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财经

植华集团自有品牌式微仅占收入3.5%资产负债率超80%出口风险难控

作者:白鸽    栏目:财经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9-05-02 16:26   阅读量:9765   

植华集团近日第二次冲刺港股IPO。

招股书显示,植华集团是一家背包及行李箱制造商及出口商,已经有30年的经营经验,收益主要来自销售多元化背包及行李箱产品组合。

根据灼识投资咨询报告,按照2017年的出厂收益计算,植华集团于总部设在中国的背包及行李箱产品OEM、ODM及OBM公司之中排名第八,市场占有率约0.76%。

“背包和旅行箱的OEM(贴牌生产)、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即包含设计和制造的生产商)市场属于高度分散的市场,业内竞争者甚众。”有行业人士分析,排名第八的植华集团市场占有率仅仅0.76%就说明了这一点,从植华集团的成本情况也可以看出,其核心技术能力并不突出,议价空间十分有限。

另外,近年来由于自有品牌收入的下跌,公司资产负债率超80%,2015年-2018年,收入始终超过6亿港元的植华集团,净利润仅在2017年突破过3000万港元大关。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报告期内,公司的大部分收益来自海外客户,北美和欧洲为两大零售市场,其中来自北美的收益占比逐年上升,接近50%。出口产品的关税如果提升,又将给植华集团增加不小压力。

自有品牌式微

植华集团起家于香港,早在1989年,公司便在香港注册成立了植华制造厂,从事包、袋买卖业务。

截至目前,植华的厂房也仅仅是深圳和江西两个,但产品丰富了不少,在生产背包及其他袋的同时,植华还生产了行李箱,且运作模式也不单一,植华集团既生产自有标签产品,也生产品牌产品,而品牌产品中,又包括了代工的特许品牌和自有的Ellehammer品牌。

从数据上看,背包手袋产品的销量更广一些,2018年的收入占比为56.4%,而行李箱为43.6%。与此同时,自有标签产品是植华集团收入的大头,2017年时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5.9%,其次是特许品牌产品,收入占比20.6%,而自有品牌Ellehammer的收入占比仅3.5%,规模较小。

从2016至2018年,Ellehammer品牌产品收入就开始连续下滑,2016年时,该产品收入为1.24亿港元,至2018年时,仅有2391.4万港元。公司的自有品牌已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

同时,特许品牌产品增长乏力。2016年时,该产品收入为1.08亿港元,2017年增至1.4亿港元,但2018年时,略微下滑至1.39亿港元。

二者导致了植华集团品牌产品2018年收入同比下滑近30%。

资产负债率超80%

整体来看,植华集团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已经从2016年的22.1%增至2018年的28.4%,同期内,特许品牌的毛利率则从44.3%上升至52.1%,品牌产品的毛利率从2016年的32.4%上升至2018年的48.6%。

即使如此,植华集团当前仍面临着不少问题。首先是产能的限制,接近满产的状态让公司的收入增速无法提速,上市后公司会修建新厂,但在短期之内,该问题仍无法解决。

公司高毛利策略持续性也存在一定问题,2018年时,特许品牌产品的毛利率已高至52%,已接近部分品牌产品的毛利率,提升空间有限。且特许品牌产品的毛利率在提升的同时,收入增长逐渐乏力,这也说明,植华集团的议价权并没有那么强。

更为关键的是,植华集团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2016年-2018年,其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58.3%、111%和117.5%,贸易及其他应收款达1.09港元、1.53亿港元及1.88亿港元。

截至2019年2月底,植华集团流动资产3.15亿港元,流动负债约3.09亿港元,资产负债率超80%。

雪上加霜的是,植华集团在中国的收入仅有7%左右,海外收入占绝大多数。其中又以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占比最高,二者合计超过80%。出口产品的关税如果提升,将直接影响植华集团的业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