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财经

首枚民企造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一波三折后商业航天拨云见日?

作者:张璠    栏目:财经    来源:东方财富    发布时间:2019-07-28 08:11   阅读量:18127   

历经两次失败和颇多尝试,中国民营运载火箭终于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7月25日13时00分,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遥一(下称SQX-1 Y1)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前,零壹空间、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已进行多次探空火箭发射,但遗憾的是,零壹空间、蓝箭航天均入轨失败。

包括火箭冠名和搭载消费产品在内,本次发射的商业运作自然也备受市场关注。而发射成功后,最早在资本圈热传的视频,也是来自于星际荣耀的投资方经纬中国。

此次入轨成功对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和资本态度有何影响?正在兴起民营航天热的中国,到底能诞生多少“马斯克”?

两次失利、一再延期,民企终于把卫星送上天

今年1月,星际荣耀宣布,将于2019年上半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的入轨发射任务。然而,发射时间一直“跳票”到了7月25日。此前,星际荣耀方面的解释是:“此前对外宣称的发射时间只是预计,现在一切按部就班进行。”

姗姗来迟的发射终于进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星际荣耀获悉,7月25日13时00分,星际荣耀的SQX-1 Y1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入轨成功零的突破。

据星际荣耀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本次发射携带了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学的两颗卫星,搭载了国星宇航星时代-6载荷、西瓜创客载荷和某实验验证载荷等三个末子级载荷,以及长安欧尚汽车和金六福一坛好酒的两个商业配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发射成功之前,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两次运载火箭入轨发射都未成功。

在2018年的10月27日,中国迎来第一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的发射。不过,遗憾的是,这枚备受关注的火箭在发射过程遭遇挫折,发射后三级出现异常,所搭载卫星未能入轨。

今年3月27日17时39分左右,零壹空间运营的“重庆·两江之星”OS-M运载火箭升空几十秒后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败。

谈及两次失败时,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王兆魁博士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政策和资本的推动下,从抢发探空火箭,到入轨火箭屡败屡战,民营火箭企业都在“争第一”。

在历经两次失败的探索后,此次发射成功备受业界关注。星际荣耀的表现,也得到了竞争对手的点赞,蓝箭航天创始人兼CEO张昌武在朋友圈留言:“祝贺星际荣耀,历史性突破,功到自然成!”此外,零壹空间的相关人士也对于星际荣耀表示祝贺。

按照业界的共识,民营商业航天竞赛中重要的分水岭,就是能否把卫星送入轨道。此前,在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上,星际荣耀副总裁霍甲对媒体表示,火箭行业的硬性指标在于火箭能否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入轨是检验技术成熟度的唯一标准,但相比于Space X长达6年的入轨探索,中国民营火箭的入轨进程将缩短。

“中国的民用火箭公司在出现挫折之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树立了首次成功样本,他们的坚持和不懈努力,也让我们对于中国这个领域的持续增长有了更多的憧憬和信心。”罗兰贝格合伙人于占福表示,此次发射成功,对于中国整个商业航天市场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开端。

市场蓝海将至,企业要思考如何跨界融合

事实上,多家民营企业抢滩航天领域,背后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价值。

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报告统计,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约330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占比高达76%。原本由政府主导的航天产业正逐渐走向大众消费时代,并最终走向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微小卫星组网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民营火箭创业。根据SIA(美国卫星工业协会)的数据,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规模分别为62亿美元、54亿美元、55亿美元。

尽管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于占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成功发射,正式启动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发射服务的蓝海时代。商业发射是无边界国际市场,人类对近地太空的持续开发会在发射火箭、专用卫星与数据增值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以及越发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氛围中,演进为一个体量持续增长、业务模式不断多元、拉动效应倍增显现的诱人市场。

未来宇航研究院创始人牛旼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发射成功对整个行业都是利好,增强了行业参与者和投资者的信心,期待各个民营火箭公司能在未来火箭的主流方向、液体火箭技术、商业模式探索上有新的突破。

“航天飞行试验的有些程序是绕不过去的。”王兆魁也提醒到,民营商业航天的崛起,也为商业航天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但商业航天产业的持续发展没有捷径可走,是一个“高投入、周期长”的行业,也不会成为暴利行业。

一位长期研究航天领域的专家则从资本的角度分析说,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融资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否则很难抵御高成本的试验失败,不利于行业长期和持续地发展。相较于此前的两次失败发射,此次的成功也给予了资本一定信心。

一位航天方面的券商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运载火箭研制所需的人才及专业配置要求非常高,相关专业子条线覆盖了包括设计、研发、测试、总装全流程上的超20个子系统,人员专业配置的背后其实是火箭人才的竞争。

一位长期研究商业航天和民营火箭的研究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民营企业在运载火箭获得突破后,也要思考怎样跨界融合,创新性地引入原先航天领域以外的供应商,进行新产业、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创新,最终实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从而打造全新的航天工业生态系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