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新闻

别让“口碑老师”到退休还是讲师

作者:夏冰    栏目:新闻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8-09-13 13:19

谭敏

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王晓琮老师这两天在网上火了,他其貌不扬,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烧锅炉的大爷。可是,他被师生们称为“神一样的老师”。几十年来,王晓琮教过的学生,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评上了教授、副教授,而他依然还是讲师。

不问世事,醉心于教学,低调、沉默,却拥有“绝世神功”,王晓琮老师成了金庸小说里“扫地僧”一样的传奇。因为不写论文,不写书,哪怕教学水平得到学校师生的公认,可是仍然只能是讲师。王晓琮老师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于高校人才评价制度“重科研轻教学”的反思。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走入“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久矣。过度重视科研,导致教师们都忙于争项目、写论文、出专著,而漠视了教学质量和学生需求,忘记了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也有一些老师原本是想好好教书的,可是,论文和项目的考核指标,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上。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大学最卓越的成就,不是拿到了多少科研项目,发了多少论文,而是培养出了多少优秀的人才。不可否认,科研也是高校的任务之一,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无法支撑高质量的教学。但如果唯科研是从,唯科研是尊,而忽视了教书育人,甚至把教学抛在一边,显然就是本末倒置了。

王晓琮是高校老师中的异类,他特立独行,坚持自己,不把职称当回事儿,只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有真才实学的人。在如今浮躁和功利的大学校园中,尤其难能可贵。此前,河南大学有一位常萍老师,也是讲了32年古代文学课,赢得学生的口碑和尊重,但她坚持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直到退休仍是讲师。对于这样只爱上课、醉心于教学的老师,不能再让他们成为特立独行、孤独前行的人,哪怕他们自己淡泊名利,乐在其中。这样的老师不能让他们只靠情怀靠奉献来坚守,高校的评价制度应当成为让爱上课、上好课的老师多起来的指挥棒。

现在,不少大学也逐渐在调整科研与教学之间倾斜的天平。从2011年开始,浙江大学每年都会豪掷百万元重奖一线优秀教师。南京理工大学自2016年启动实施职称评审改革,将教师岗位细化为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和实验教师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岗位和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系列参加评审。而在以教学为主型教师的职称评审上,发表论文不再是必备条件,出版教材、精品课程、讲课竞赛、指导学生竞赛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都可以作为参评成果。这是对原有高校评价体制的一种纠偏。

让爱讲课的口碑教师、网红教师都能成为名教授,让学生们每学期都有机会上到科研水平高的教授们的课,这才是高校评价体制应该起到的作用。

(谭敏)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