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互联

【网络媒体走转改】平城镇上有家“龙的传人”

作者:子墨    栏目:互联    来源:西部热线    发布时间:2017-02-01 12:06

原题目:【网络媒体走转改】平城镇上有家“龙的传人”

山西日报记者张琦报道:1月30日,阴历正月初三,下午5时许,当记者走进陵川县平城镇东街村的一间老屋时,王学璧和王德印两兄弟正拿着纸和浆糊,制造龙灯上的龙鳞。屋里一件件纸扎摆在地上,桌子上放着几张红纸。没有参考的图纸,没有仿制的模型,兄弟俩你剪我粘,一招一式间,多年积累下来的技艺可见一斑。

王学璧和王德印是老王家扎龙灯的第四代传人。作为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上世纪70年代初,平城镇的龙灯舞就已成为一项民间活动。据《平城镇志》记录,龙灯舞是该镇的传统节目,多在元宵节前后表演。龙灯制造从头到身,用纸糊,不需求布扎。“布扎的龙制造起来尽管省事,但不如纸龙那么丰满,纸龙舞起来鳞片会张开,更加活灵巧现”,王学璧说。

“制造龙灯的过程纷纷复杂,不只需用到纸张、竹篾,还要用手电筒和麻绳。仅绑缚用的麻绳就要500米长,一片龙鳞所用的纸就有三种”,王德印告知记者,兄弟俩此前扎的纸龙共7节,最长的一节近6米,总长20余米,龙通体金红,龙鳞需8000余片,竹篾需求100余根。王学璧添加道:“一条完整的龙灯制造,从搜集材料到制造框架,再到糊龙鳞等,需求四五个人用一个月时间完成”。

记者采访现场画面

如此复杂的工序,在王德印看来可是是家常便饭,几十年如一日的纸扎,扎龙灯已不在话下,令他欣喜的是,儿子也对此很感兴致。“龙灯做得好不怎样好,主要看龙模样是不是威严、凶悍,每节的龙鳞是不是粘贴平均……”王德印常常这样告知自己的儿子。他说,他要把这个技艺一代代传下去,做“龙的传人”。

可是,王德印刚说完,王学璧就叹了一口吻:“龙灯舞好是好,可是已经好几年没在咱平城镇表演了。”他说,舞龙表演所需的人力物力消耗太大,镇上的龙表演为“二龙戏珠”,舞龙的人、舞蜘蛛的人、放雾的人、龙表演时各类乐器演奏的人总共不下百人。镇上愈来愈多的人外出打工,这几年自愿表演的人愈来愈少了。王学璧望着着刚做好的龙鳞,抽了口烟说:“我们现在做这些,元宵节不晓得能不能够用上,但假如不做,时间长了自己都忘了,这门手艺就遗失了。”王德印抚慰道:“还好文化建设镇上愈来愈珍视了,现在已经有很多年轻人报名自愿加入舞龙了,希望能组建起一支队伍,把我们的舞龙表演延续下去,让咱平城的龙文化传承下去”。

记者打算起身辞行时,家里的门打开了,“爷爷,看我扎的风车悦目吗?”看着自己的小孙子,王德印笑了。

adl03
adr1
adr2